欢迎来到博鱼苹果版
“美食为媒,‘小螺蛳’做出富民‘大文章’。每年春夏季节,食客从各地赶来,宜陵镇的大小饭店生意红火,由此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宜陵全镇餐饮服务业实现产值近亿元。”朱捷思感慨,小小螺蛳能产生这样的热效益,是宜陵人十多年的探索和进取的结果。
“看戏要看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宜陵镇是评话大师王少堂先生的故里,今年的宜陵螺蛳季还举办首届少堂评话艺术周,在引入美食流量的同时,再添一股文化流量。首次来到宜陵的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说,“美食与评话,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却在宜陵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宜陵文化的独特魅力。”
宜陵镇镇长朱捷思说,经过13年的发展,宜陵螺蛳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一道地方美食,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该镇100多家饭店,家家主打螺蛳宴,拿手菜都是螺蛳,椒盐、蒜蓉、五香、蛋黄等几十种做法“争奇斗味”。
开幕式现场,宜陵镇慈云广场灯光璀璨,空气中弥漫的都是螺蛳绵长的香味。今年,该镇螺蛳夜市从去年的两天延长至四天,首次加入灯光秀表演,延续去年广受好评的评话、扬剧等非遗表演,推动宜陵螺蛳季成为一场全民共享的美食盛宴。
博鱼苹果版中新网扬州4月11日电(记者 崔佳明)10日晚,江苏扬州宜陵镇第十三届螺蛳大众美食季暨首届少堂评话艺术周开幕,八方宾朋如约而至,相聚宜陵,咻螺蛳、听评话、逛夜市、赏美景。
“评话是宜陵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宜陵镇作为‘少堂故里、评话之乡’,既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又兼具时代特点。”朱捷思说,目前,王少堂纪念馆一期和二期工程已先后竣工。同时,宜陵还成立了扬州首家扬州评话少儿班,打造“评话润东原”文化品牌项目。(完)
针对荒漠化防治工作,国家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内蒙古通辽市制定工作计划,4月上旬掀起春季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热潮,6月实施草原修复项目,10月底全面完成40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同时当地还将推广一批科技成果落地,并通过卫星数据搭建生态分析评估系统,助力沙地治理。
博鱼苹果版中新网通辽4月11日电(记者 刘文华)1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家住通辽市科左后旗的朝克吐与施工队一起出发,前往项目区栽种树苗。
2024年,通辽市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工作计划中着重提出,在植绿同时将大力发展林果、风电光伏等“五大生态产业”,一边植绿,一边致富。(完)
“我的鹅对绿色特别执着,只要是草就爱吃。”张伟指着声势浩大的“千鹅阵”笑着介绍道,几年的养鹅经历,让张伟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林地里产生的效益是最高的。”树为鹅遮阴,鹅为树除草,鹅的粪便被林地吸收又长出茂盛的草,形成了生态种养良性循环。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有沙地4104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9%。近日,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项目区全面开工,该市计划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到2030年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沙地相关产业也在逐渐发育。张伟是科尔沁区庆和镇南发村人,他瞄准生态农业,通过林下养鹅开始大展拳脚,形成了鹅孵化、育雏、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林下白鹅全产业集群,把沙地资源转变为塞满腰包的真金白银。
朝克吐是坚守在植树造林一线30余年的林业人,在长期实践中研究出“苗木药物处理和泡大水、机械整地”等深栽浅埋系列造林新技术,“比如,栽树的时候我们都是先把树苗泡水3到5天,让树苗吸足水分再栽,栽之后浇一遍水,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博鱼苹果版中新网4月11日电 据“惠州清风”微信公众号消息,广东省惠东县铁涌镇党委书记赖土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惠东县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博鱼苹果版中新网南宁4月11日电(张广权)“我们反复排练,确保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动作都能准确无误地呈现。”时值广西最热闹、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仁迪带领甘美兰乐团壮乡赶歌圩,欢度“三月三”。
“广西民众庆祝‘三月三’,不仅是在表达喜悦心情,也彰显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重视。”当天,越南青年阮庭和亲身体验“三月三”民俗活动,对山歌、抛绣球、抢花炮、吃五色糯米饭......“在近距离接触中,我被壮乡文化‘俘获’”,阮庭和称,将通过亲身参与和分享,让更多越南民众了解和欣赏壮族文化魅力。
4月11日上午,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开幕式在南宁举行。仁迪和伙伴们一起在开幕式现场表演印尼非遗甘美兰,“希望更多的壮乡民众能感受到甘美兰的美,让甘美兰成为印尼与壮乡艺术交流的桥梁。”
2024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以“新民歌+非遗”为重点,打造“乐行广西”“美味广西”“锦绣广西”“大美中国”“多彩东盟”5个非遗村寨和酒街、茶街、糖街、潮玩街、文创街5条特色街区,并通过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强化“中国非遗看广西”“水果自由靠广西”“休闲康养在广西”的理念,展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创新发展。(完)
“壮民族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参加壮族歌圩同时,还展示印尼文化,一举两得,很是开心。”今年37岁的仁迪,已在广西生活多年。多次参与“三月三”,仁迪直呼“‘超级歌圩’的‘原汁原味’让人很过瘾,想邀请印尼的朋友也来体验。”
“‘三月三’不仅仅是广西民众的节日,更是一个展示多元文化、促进交流合作的平台。”看了壮族舞蹈、听了壮族歌声,品了壮族美食,马来西亚青年郭俞廷希望更多马来西亚民众到广西“沉浸式”体验“三月三”传统民俗,“这种深入的文化交流将有助于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友谊和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