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ok体育
当天,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答卷2024”优秀毕业作品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以“八闽艺脉承 春华绽未来”为主题,共展出119名学生的120件作品。
“‘吱呀吱呀’,是奶奶的缝纫机发出的清脆声响,是我的童年记忆。”林琳表示,这个作品是采用工笔设色的方式,描绘奶奶使用缝纫机的场景,将童年记忆复刻、留存。
当天正值“六一”国际儿童节,软萌可爱的文创玩偶也十分受欢迎。“我们将油杉、南方红豆杉、水仙等植物设计成抽象的玩偶造型,让大家更喜欢,从而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爱护植物。”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生王楠如是表示。
kok体育中新网福州6月1日电 (叶秋云)“小时候,家中的老人都会编一些竹编作品,我挺感兴趣的。”6月1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生李岚钦的竹编创意作品“竹止焦虑”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颇受市民、游客喜爱。
安溪竹藤编技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上千年,2014年,“竹编(安溪竹藤编)”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岚钦表示,为了这个毕业作品,她专门去安溪学了竹藤编技艺,设计出四个类型,搭配四种颜色。“每个作品都搭配了防止焦虑的文案,希望大家轻松应对焦虑。”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苏告诉记者,展览的作品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做到用艺术赋能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及文旅发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0日。陈苏说,本次展览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是对学生们艺术才华的肯定,也是对他们青春梦想的致敬,更是对未来艺术道路的展望和期许。(完)
广州大学副校长张其学表示,努力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基地”建成一个促进资源共享、学术合作和知识创新的开放式平台。
kok体育中新网广州6月1日电 (记者 许青青)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大学主办的“数智时代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播”学术研讨会31日在广州大学举行,由双方共建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基地”(下称“联合研究基地”)也于当日揭牌成立。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联合研究基地将推动双方深度合作,以及广州大学与校内外、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产出标志性成果和支撑重点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及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广州海丝申遗牵头城市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广州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方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表示,与广州大学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合研究基地”,旨在充分发挥广州作为海丝申遗联盟牵头城市的示范作用,在海上丝绸之路价值体系研究、遗产保护展示、主题宣传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更加坚实的学术支撑。
除了国际赛队,此次龙舟赛还有港澳台赛队参赛。据了解,当天参赛的中国台北昌融壹家龙舟队就是一支由台青与台胞共同组建的队伍。队伍成员由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的台青以及扎根大陆各领域的台胞组成,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热爱。
kok体育中新网南昌6月1日电(熊锦阳)6月1日上午,由江西省体育局、南昌市人民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在江西南昌红谷滩区九龙湖水域开赛。包括俄罗斯、德国、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外42支龙舟队共聚于此竞渡比拼。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希望通过龙舟赛这类活动更好地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该龙舟队成员陈浩翔告诉记者,他是首次参加南昌国际龙舟赛,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大陆各个省份的朋友,“将来我想去探访更多城市,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记者了解到,本次龙舟赛是“甲辰龙腾·盛世中华”全国龙舟大联动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赛事期间,南昌市还在九龙湖核心区域举办鸿鹄大集市、银河左岸音乐节、夏日时尚汽车展等9大文旅商贸活动,将龙舟竞渡与文旅商贸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赛事活动促进区域交流的作用,推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完)
在岸边的观赛区域,观众摇旗呐喊,助威声不断,众多市民游客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着参赛选手奋力拼搏的精彩瞬间。鼓声、水声、呐喊声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乐章,将现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活动现场,伴随着岸边的阵阵欢呼,南昌都市圈队、国内友好城市队、港澳台队和国际队等42支龙舟队参赛选手登上龙舟,展开33人传统龙舟和22人标准龙舟500米直道竞速赛的比拼。运动员们配合默契,动作整齐划一,每一次桨落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南昌国际龙舟赛,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比赛场地也非常优秀,希望大家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参加完当天比赛的俄罗斯西马兰龙舟队领队Stepanov Igor告诉记者,此次他们共有十几名队员参赛,部分队员还参加了2023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南昌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希望通过此次体育赛事让更多人看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1949年底,成都解放前夕,黄埔军校计划迁往台湾。当时因病住院的厉雷,和几位同学一起商量后留在了部队医院,没去台湾。“后来,就参加了起义。”
2008年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编印了《厉雷文集》,序言中评价他“时时牵挂着祖国的和平统一,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不遗余力地为和平统一事业积极联络、呼吁、奔走。”
2014年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之际,他曾写文章纪念,表示黄埔军校“在我心中屹立着,她时刻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也监督着我……”。使他刻骨铭心的受益,还是校门上知名的对联。“震撼我的心灵、启蒙我的人生观念,也重塑了我的灵魂。”
新中国成立后,厉雷又先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学习,毕业后曾在新疆工作。1957年,他来到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知子营中学任教,直至退休。老人文学修养深厚,尤其酷爱书法,一生桃李满天下。虽已年过九旬,还经常走进校园,为学生义务讲授书法。
已是高龄的厉雷,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清瘦的面容和略显单薄的身躯,透着一种硬朗和刚毅。老人思维清晰、儒雅健谈,有助听器却不喜欢戴,还能与记者微信交流。
20世纪80年代,厉雷加入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后,积极联系在台湾的黄埔校友。在与台湾黄埔校友的交流中,他们经常以“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互相勉励。
厉雷1930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考入当时在成都的黄埔军校。回忆起76年前在军校学习往事,已是鲐背之年的老人,对一次顶被子受罚经历记忆犹新。他说,入伍训练中,每天早晨起床后,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有一次我把内务弄乱了,就受了处罚,顶着被子在营房里转了十圈。”
kok体育中新网廊坊6月1日电(记者 陈林艾广德)黄埔第23期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招训并毕业的最后一期学生。日前,黄埔第23期学生厉雷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仍希望能为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能尽一分力,不尽半分。”
因当时局势紧张,黄埔第23期学员在校训练修业期规定为一年半。厉雷回忆说,那时生活艰苦,训练强度大,还经常在深夜拉练。
说起这些往事,老人说,黄埔人的使命就是为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无悔一腔血,耄耋有所期。不言夕阳晚,合力谋统一。”(完)